2022年的江西中考作文題,竟然是“圍繞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xiàn)的一個人物寫一篇文章”,讓2021年中考作文題那只“雞”搞得心有余悸的語文老師,可能又要目瞪口呆了。

2021年的江西中考作文題,那只“雞”足以讓語文老師目瞪口呆,怎么會這樣,怎么能這樣?2022年的江西中考作文題,竟然是“圍繞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xiàn)的人物”來寫文章,怎么會這樣,怎么能這樣?這忽高忽低忽冷忽熱,比“打擺子”還讓人難受。

最難受的是,這讓喜歡猜中考作文題的老師,情何以堪?這是直接打臉的節(jié)奏,簡直是沒臉再見學生了。雖然,押寶式的猜作文題,總是屢戰(zhàn)屢敗,但并不妨礙語文老師屢敗屢戰(zhàn)。問題是,今年猜過作文題的老師,其強大的心理素質(zhì),會嚴重受挫。他們可能要重新認清自我,感覺到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可笑了。

雖然,編語文教材的專家學者與拿語文教材給學生上課的老師,說起來是同一條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而且,一般說起來,編語文教材的專家學者的水平要比語文老師更高,但這并不影響教學一線的語文老師瞧不起專家學者編的語文課本,很多語文老師就認為語文課本編得很爛,不少語文老師就不把語文課本當回事,他們更相信“功夫在書外”。

這些年,“得語文者得天下”叫得很響,因為叫得響,很多人就對此深信不疑。就像很多女人對“要留住男人的心,先要留住男人的胃”深信不疑,其實,你看現(xiàn)在哪個男人出軌,是因為小三飯菜做得好呢?人們認知的荒唐,大體如此。“得語文者得天下”,亦可作如是觀。

人們可以一面大罵高考數(shù)學難得上天,但依然要把“得語文者得天下”掛在嘴邊。事實上,央行的國策論文都公開說“文科生誤國”了,如果真是“得語文者得天下”,那直接回歸八股開科取士豈不更好?一百多年前,李鴻章都知道:“若舊法能富強,中國之強久矣,何待今日?”,今天還要把“得語文者得天下”喊得震天響,實在是讓人感慨不已。

受“得語文者得天下”的影響,人們對語文十分重視。可是,怎么重視呢?最常見的辦法是“要學好語文就要多讀書”。于是乎,把語文課本視為可有可無,然后,拼命要求學生多讀書,給學生大量開閱讀書單,以至于,一些小學,要求學生讀四大名著、唐詩之宋詞之外,還要讀《儒林外史》《聊齋志異》,四書五經(jīng)也列為必讀書目,此外還有《道德經(jīng)》《莊子》《韓非子》《史記》《漢書》,甚至連《資治通鑒》也赫然在列。這就不由得讓人感嘆,現(xiàn)在的小學生已是飽學之士。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小學生真有這樣的語文水平,應(yīng)該比語文老師的水平還要高出一大截吧,這要在課堂上聽老師上語文課么?

這些年,學生課外閱讀的浮夸風,真是越刮越厲害。現(xiàn)在,各地學校正在落實“雙減”政策,又有老師借“雙減”之名為學生課外閱讀推波助瀾。今年的江西中考作文題,可能是對輕視語文課本而強調(diào)課外閱讀的糾偏,也是切實貫徹“雙減”政策的表現(xiàn)。

對于語文學習,一直在強調(diào)“要以本為本”,可是,很多人就認為,“以本為本”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貫徹“雙減”政策,回歸教育強調(diào)核心素質(zhì)的本原,很多人也在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還在醉心于“說一套做一套”。

2022年的江西中考作文題,應(yīng)該澆在語文老師頭上的一盆涼水,讓語文老師有所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