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錯點1 施力物體的區分

例 用繩子系住一條魚,手握住繩子提起這條魚,魚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則此力的施力物體是( B )

A.魚 B.繩子 C.手 D.地球

【提示】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不接觸的物體間可能產生力的作用,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產生力的作用。

易錯點2 力的相互性的理解

例 甲、乙兩隊用繩子進行拔河比賽,甲隊戰勝了乙隊,那么在比賽過程中,甲隊對繩子的拉力 等于 (選填“小于”“大于”或“等于”)乙隊對繩子的拉力。

【提示】相互作用的兩個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上。

易錯點3 壓力與重力之間的關系

例 指出下列各圖中桌面受到的壓力F壓與物塊受到的重力G物之間的大小關系。

F壓= G物

F壓= G物

F壓= F+G物

F壓=G物-F

F壓= F-G物

F壓=F

【提示】

(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產生的力,重力的方向始終為豎直向下;壓力是垂直于接觸面,指向受力物體的力;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2)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且處于平衡狀態下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才等于自身所受的重力。

易錯點4 彈力的理解

例 下列各力中,不屬于彈力的是( B )

A.手對彈簧的拉力

B.磁鐵對小鐵球的吸引力

C.手對弓的拉力

D.人對跳板的壓力

【提示】

(1)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拉力、支持力、壓力都是彈力。

(2)彈力的產生條件:兩個物體直接接觸并相互擠壓。

(3)彈力的方向:與受力物體的形變方向一致。

(4)彈力的大小與形變量的大小和材料本身的性質有關。

易錯點5 慣性與牛頓第一定律

例1 參加百米賽跑的運動員到達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 B )

A.運動員受到的牽引力大于對面對鞋底的摩擦力

B.運動員具有慣性,要保持原來運動的狀態

C.運動員受到了慣性力的作用

D.運動員到達終點時慣性變大

例2 如圖所示,物體從光滑斜面滑到光滑的水平面上,在通過a、b、c三點時的速度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 )

A.va=vb=vc B.va=vb>vc

C.va>vb>vc D.va<vb<vc

【提示】

(1)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慣性是一切物體所固有的一種屬性,所以只能說物體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

易錯點6 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的理解

例 如圖所示,把重100 N的一袋米靜止放到水平傳送帶上,米袋先在傳送帶上滑動,稍后與傳送帶一起向右做勻速運動。若米袋滑動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6倍,則米袋在滑動過程中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方向為 向右 (選填“向右”或“向左”),大小為 60 N;米袋隨傳送帶一起向右做勻速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0 N。

【提示】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才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

易錯點7 豎直方向上的摩擦力與壓力

例 如圖所示,用100 N的力把一個重力為10 N的物體壓在豎直墻壁上,物體處于靜止狀態。當壓力減為50 N時,物體沿豎直墻壁勻速下滑,則物體下滑時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和大小分別為( A )

A.豎直向上,10 N

B.豎直向上,5 N

C.豎直向下,40 N

D.豎直向上,50 N

易錯點8 作用效果明顯所受壓力不一定大

例1 如圖所示,小文把同一只裝滿水的礦泉水瓶用兩種方式放在同一塊海綿上。壓力的作用效果明顯的是圖 乙 (選填“甲”或“乙”),圖甲中礦泉水瓶對海綿的壓力 等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圖乙中礦泉水瓶對海綿的壓力。

例2 某實驗小組將同一物塊先后放在海綿和水平桌面上,如圖所示。物塊對海綿的壓強 = (選填“>”“<”或“=”)物塊對桌面的壓強;若物塊受到的重力為20 N,其底面積為1.0×10-3 m2,桌面面積為1.5×10-2 m2,則物塊對桌面的壓強為 2×104 Pa。

【提示】壓力的作用效果用壓強表示,作用效果不僅與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與受力面積有關。

易錯點9 液體壓強計算公式p=ρ液gh中h的確定

例 如圖所示是某攔河大壩的截面示意圖(g取10 N/kg)。則A點受到水的壓強是( B )

A.4×105 Pa B.3×105 Pa

C.5×105 Pa D.1×105 Pa

【提示】

(1)液體壓強的大小只與ρ液和h有關,與液體的體積、質量、重力和容器的形狀無關。

(2)深度h指從自由液面(直接與大氣接觸的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易錯點10 漂浮的物體所受的浮力不一定大

例1 體積相同的鋁球、銅塊和木塊浸在液體中的情況如圖所示。比較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鋁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木塊受到的浮力最大

C.銅塊受到的浮力最大

D.它們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例2 如圖所示,一個鐵球分別放在盛有水、鹽水和水銀的A、B、C杯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別為FA、FB、FC,則( A )

A.FA<FB<FC B.FA>FB>FC

C.FA=FB>FC D.FA<FB=FC

例3 小京洗水果時,發現體積較小的桔子漂浮在水面上,而體積較大的芒果卻沉在水底,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 )

A.桔子的密度小于芒果的密度

B.桔子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

C.桔子受到的重力小于芒果受到的重力

D.桔子受到的浮力大于芒果受到的浮力

【提示】

(1)誤認為上浮的物體比下沉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物體上浮或下沉是由物體受到的重力與浮力大小共同決定的;上浮的物體受到的浮力不一定大,只能說明它受到的浮力比自身的重力大。

(2)浸在液體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只與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易錯點11 力對物體做功的條件

例 水平地面上一靜止木箱重120 N,小剛豎直向上提著該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勻速前進了10 m,在這個過程中,小剛對該木箱做功 0 J,木箱所受重力做功 0 J。

【提示】

不做功的三種情況:①有力沒距離,不做功;②有距離沒力,不做功;③有力有距離,但力的方向與通過的距離相互垂直,不做功。

易錯點12 做功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無關

例 小李同學先后用同樣大小的力F使同一木箱分別在如圖甲、乙、丙所示的三個表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動相同的距離,該力F在這三個過程中所做的功分別為W甲、W乙、W丙。下列關于做功大小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W甲<W乙<W丙

B.W甲>W乙>W丙

C.W甲=W乙=W丙

D.W甲=W乙<W丙

【提示】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即:W= Fs 。

易錯點13 杠桿及其力臂的識別

例1 如圖所示,起瓶器開啟瓶蓋時,可看作是( D )

A.以B為支點,動力方向向下的杠桿

B.以B為支點,動力方向向上的杠桿

C.以A為支點,動力方向向下的杠桿

D.以A為支點,動力方向向上的杠桿

例2 如圖所示,作用在杠桿一端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將杠桿緩慢勻速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這個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拉力F的力臂不變,拉力F變大

B.拉力F先變小后變大

C.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不變

D.這個杠桿先省力后費力

【提示】

(1)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線段長,是點到線的距離,不是點到點的距離。

(2)杠桿上阻力的方向不一定與動力的方向相反,但一定與阻力作用點轉動的方向相反。